去年的大姜是大家公认的产量少的一年,从大姜还没长成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去抄底大姜。最早的一批就数四五毛钱抄底老黄姜的人。到八月底,琨福市场的一般洗姜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三块多一斤,安丘优质泥姜也已经到了两块五左右。一些下手晚的又看上了新姜市场,直接包地块。可没成想,一些看着较好的地块也大幅减产。原先估摸着能有一万来斤的,实际产量也只有七千来斤。待挖完姜,一算成本,一下子核到四块多一斤,很多包地户都觉得自己赔了。
由于大幅减产,姜农们收获的姜也较少。有的姜农种的和去年一样的面积,入了窖之后,实际的量才只有去年的一半。这更加加重了姜农的惜售情绪。正常情况下,新姜圆好头之后就开始卖了,今年直到过了元旦新姜才逐渐开始上市。
春节正是大姜的需求旺季,姜农惜售,市场货源供应不足,很快姜价就从三块多涨到了六七块。短期内姜价涨了三块多,这使得生姜市场价格倒挂,终端市场走货不快,姜价开始回调。而产区姜农惜售情绪较浓,今年的日上货量还不如去年的一半,姜价得以维持高位。按照这个上货量,一旦终端市场需求增加,就会打破供需平衡,姜价就会大涨。但如果终端市场需求不变,市场上货量增加,姜价就会下跌。
五一之后,部分姜农卖货开始增加,姜价开始震荡下行。到了六月份,逐渐开始收麦农忙,市场上货量减少,姜价回升。
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姜价的涨跌完全由市场上货量来决定着。为了能使收益最大化,最佳的策略就是趁涨价抓紧出货,如果落价等等再卖。只有维持市场供需平衡,才能维持住姜价。当然如果为了赌行情,完全可以等到十月份再卖,万一真的有缺口呢?那时候才是谁有姜谁就有话语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