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计显示金乡产区及其周边蒜农手中的余量在40%左右,同时各大产区的入库量同步统计在270万吨左右,其中还包含了90万吨左右的老蒜,新蒜的入库量在180万吨。假设新蒜入库和库外消耗是同步进行的,我们可以认为是60%的大蒜对应180万吨的入库量,那么剩余的40%大蒜还能入库120万吨。再假设从现在开始到关库门,老蒜都不再消耗,库存总量能达到90+180+120=390万吨。如果老蒜消耗,入库总量将低于390万吨。
以上数据都是业内人士初步统计和估算。先看老蒜部分,如果现在还剩余90万吨,到了9月份,估计余量应该低于50万吨,这样入库总量会低于350万吨。再看新蒜,如果现在统计是准确的,新蒜入库量也就300万。去年新蒜的入库量要在450万吨以上的规模。按照这个数据估算新蒜入库量减少33%左右。考虑老蒜余量,今年的库存量减少幅度也在20-30%。
蒜农货源的下货速度快,库存反而较少。这两个数据都符合从市场上观察的结果。从各大交易市场来看,今年收储的没有太大的户,而且收储的积极性一直不高,拿货的力度明显不及往年。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能得出,入库量不可能太多。180万吨的入库量是能说的过去的。蒜农的余量剩余在40%左右更容易观察。很多小贩下乡收购,随便一问就能知道结果。现在很多人的说法就是蒜农手里的货确实不多。
如果说你不太认同入库量减少的幅度,认为减产的幅度没有这么大,还有一种解释,就是以上的计算漏了小商小贩的窝货。这些蒜可能在棚下或者户外的场地上,家数不多但是量大。往年干仓阶段小贩也爱存货,然后等入库的时候看价卖货。不同年份小贩的窝货量多少不一。今年也有,量很难统计。
这部分额外的量能造成何种影响,业内人士也不好把握。有人估计,今年大蒜霉变严重,好蒜很少,估计很多小贩会存好货赌行情。现在大蒜的入库价格不仅没涨还持续偏弱,远远没有达到小贩的认可,所以市场上暂时不会见到好蒜集中卖货。每逢落价的时候,蒜米料的价格往往下滑的更严重一点,也就是大家宁愿把孬蒜都处理掉,好蒜也要留下来赌行情。
如果小贩的窝货数量很大,那么最后的入库量就会放大。入库量大了新蒜的出库价格就难言乐观。但是这不意味着小贩存的好蒜会赔钱。因为今年好蒜的比例太少,就是入库总量不低,蒜价不景气的也是质量差一点的蒜。好蒜随着消耗会越来越少,价格可能还会涨价。这也是大家窝货的底气。反过来说,如果窝货的数量不大,入库总量偏低,好蒜的价格就会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