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4号调研显示,金乡高河街道胡庄村村民大蒜剩余1/10不到,全村的还没卖蒜的有两三家。高河的大蒜的质量在金乡属于最好的大蒜。这边的卖价都比较高,均价4块钱以上,一亩地蒜农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。蒜农卖蒜的意愿非常强。村民反映今年减产是普遍现象,去掉蒜种的情况下,亩产从去年的2700-2800斤减产到今年的2200-2300斤,一亩地减产500斤左右,减产幅度在18%左右。胡庄村及周边两三个村,村民反映大户窝蒜的就一家。这边种植的品种为大青稞,种植较密。
与胡庄村临近的郭七楼村大蒜剩余较多,剩余量在30%左右。剩余的大部分都是好蒜,以大混级居多。要价普遍在4.7-7.8元/斤。村民还是在盼价,希望卖价更高。另外一层原因是,这个村的大蒜有些发霉,市场给不这么高的价格。但是村民之间相互攀比,认为同样的个头,别人的都卖4块7、8,自己的给价这么低,不太认同。不认价的情况在后期的调研中,比比皆是。普遍原因就是大蒜发霉,蒜农相互比价。同样的一般混级,别人的能买4块2、3,自己就只给3块7、8,就不愿卖。往往发霉比较严重的村要比期附近好蒜比较多的村剩余比例偏大。
郭洼村卖了一半多,剩余在30%左右。这个村大蒜基本上都是在簸上晾晒,发霉的情况稍微轻一些。但是和郭洼一路之隔的宋楼村基本清空了。一个村上还有两三家没卖。郭洼村的大蒜质量好,都是入库商或者发市场的客商直接来村里面拉货,没有中间商,价格要比市场价都高,小贩更是给不起价。村里面没有卖给小贩的。这也是这个村的特性。村民反映,今年单产从3000斤减产到2500斤左右,亩产减产500斤左右。今年卖蒜的进度较往年提前了20天左右。
罗屯村剩余2-3家。两三天以前村民还大量有货。村里面有个冷库开收,三天就把村民的货清空了。大蒜的卖价集中在4.2-4.3元/斤,以中大混级为主。在簸上晾晒和袋装的都有,袋装的发霉的情况要严重一些。
这车蒜的卖价在4.3-4.4元/斤。
罗屯镇杨庄村100多户村民,剩余20多家没卖。剩余的都是种植面积在10来亩的大户。种植4-5亩的基本上卖完了。去年这个时候,村里面的蒜才刚开始卖。村民反映减产比较严重,从3100-3200减产到2500-2600斤。
化雨镇刘庙村剩余40%左右。村里面这两天收蒜的小贩车辆比较多。今天白蒜一般混级的报价在4.7元/斤,村民也认卖。不过有些蒜从蒜茎上发黑,需要剥层皮,提升一下光度,卖蒜的进度受点影响。受访的村民反映他家的蒜从3000件减到2500-2600斤。另外这个村有大户的200多亩地的大蒜还没卖。可能村民在估计剩余量的时候主观的偏差较大一些。
肖云镇李白庙村剩余25%左右。太空蒜为主,卖价普遍在4.2-4.3元/斤,亩产从去年的2300-2400减产到今年的2000斤。
司马古里村剩余1/10左右,村里面窝货的小贩有两家。小贩前期收了点鲜蒜,后期基本上没收。主要是价格贵,窝不起蒜。这个村去年亩产2200-2300,今年2000斤左右。并且村里面减种的情况也比较严重,小贩一车能装走几家的货,每户的大蒜都不多。司马李官庄村剩余20%左右,村里有3家窝货的小贩。司马夏楼村剩余1/10左右,减种比较突出。村里面有800亩地,种植200亩蒜。减产幅度不明显。
兴隆镇耿庄村剩余大部分,村民卖货的不多。小贩反映难买难卖。鸡黍镇孙菜园村剩余10%左右。
马庙徐寨门村剩余1/3左右,马庙张阁村剩余1/3,白蒜为主,发霉的情况比较普遍。前期小贩收红蒜的比较多,收白蒜的少。马庙加工厂比较多,对白蒜的需求较多,要不然大蒜剩余会更多。马庙刘庄村大部分没卖。这个村受交通限制,村里面在修桥,蒜车不好过,很少有收蒜的。刘庄村也是以白蒜为主。村民反映,估计等其他地方收不到蒜了,小贩才愿意进这个村找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