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牟产区大概包含开封西南部杏花营乡和中牟东部的官渡、韩寺等乡镇,向南往尉氏方向延伸。根据抽样调研的结果显示,整个产区增种的幅度大概在10%左右。因为中牟的老产区土地面积有限,另外临近开封和郑州,蔬菜大棚比较多而且连年增加,扩种比例有限。扩种较为明显的区域在产区南部,越往尉氏扩种幅度越大。
调研期间喜欢问蒜农当地的大蒜扩种了多少,发现蒜农对于扩种比例缺乏直观的概念。比如说如果当地蒜农去年每家种5-6亩蒜,今年种6-7亩地,蒜农下意识的认为没有多少,扩种有限。实质上扩种的幅度已经在15%-20%了。但是蒜农认为扩种有限。有一家去年种了9亩半,今年种了10亩蒜,在他口中就是今年没有变化,但是这个没有变化的幅度已经达到了5%以上。而这个误差已经可以影响未来的蒜价了。
假设今年蒜农都不打算扩种,继续按照去年的种植面积来留种。由于今年大蒜减产,大蒜的个头比去年小了一级,所以一亩地留的蒜种能种一亩多。因为一般蒜农都是按照斤数或者蒜袋在留。同样的斤数下,个头越小,蒜瓣越多。单单是留种的误差,即使没有扩种打算的,大蒜种植密度也好、种植面积也罢,扩种的幅度都有5%。如果稍有扩种的打算,大蒜扩种面积很容易能达到10%以上。除非,由于各种因素,有部分蒜农选择减种。
当地的蒜种交易比较活跃,这也是能够反映当地种植积极性的一个方面。种蒜期间,蒜种最贵涨到了4块7。蒜种几乎天天涨价,交易量非常大。到了种植尾期,蒜种价格才落下来了。孬一点的小蒜,最便宜的报价在3块2。所以我们认为当地蒜农扩种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。对扩种的结果是支持的。当然这个产区不是所有蒜农都说扩种,减种的也大有人在。减种的原因除了上文所说的蔬菜大棚增加外,还有种蒜成本高,劳动力减少,预期下年大蒜落价等。